Let Them Theory| 隨他去吧:放手掌控自己的人生,擺脫不必要的煩惱(亞馬遜暢銷書排行第2名 )
Let Them Theory| 隨他去吧:放手掌控自己的人生,擺脫不必要的煩惱(亞馬遜暢銷書排行第2名 )
耳邊書房|一本書,一段陪伴的聲音。
你是否也曾感到無力?
在熙熙攘攘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時常感到身心俱疲,彷彿生活中的一切都失控了。工作上的壓力、人際關係的糾葛、社群媒體上無止盡的比較,都讓我們感到焦慮、沮喪,甚至迷失自我。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累?為什麼我的人生會變成這樣?為什麼我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和生活?
暢銷書作家梅爾·羅賓斯(Mel Robbins)的最新力作《隨他去吧》,為我們帶來了一套顛覆性的思維模式「隨他去吧」理論(Let Them Theory),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指南,更是一場心靈的解放,它將幫助你擺脫對他人行為、意見和情緒的過度關注,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力量,活出更輕鬆、更自在、更豐盛的人生。
梅爾·羅賓斯:一位全球性的心靈導師
在深入探討「讓他人去吧」理論之前,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本書背後的靈魂人物——梅爾·羅賓斯。她不僅是一位《紐約時報》的暢銷作家,更是一位在心態、動機和行為改變領域享譽全球的專家。她的作品被翻譯成41種語言,全球銷量達數百萬冊 ,並擁有七本 Audible 排名第一的書籍,影片觀看次數高達數十億,其影響力遍及全球。
梅爾·羅賓斯是榮獲 Webby Award 和 Signal Award 的教育類Podcast節目「The Mel Robbins Podcast」主持人,每天為194個國家的聽眾賦予力量。她的媒體公司143 Studios Inc. 為星巴克(Starbucks)、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領英(LinkedIn)、Headspace 和 Ulta Beauty 等客戶製作具啟發性的獲獎內容、變革性活動和原創培訓課程。她曾被《富比士》雜誌評為「50位50歲以上傑出人士」(Forbes’ 50 Over 50)之一,並擔任 Amplify Publishing 的董事會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著作《The 5 Second Rule》是史上最成功的自助有聲書,也是亞馬遜年度閱讀量排名第六的書籍。這些卓越的成就,都證明了梅爾·羅賓斯在個人成長領域的巨大影響力,也讓她提出的「隨他去吧」理論更具說服力。

「隨他去吧」:告別內耗的秘密武器
你是否曾經因為同事的壞脾氣而影響了一整天的心情?或是因為家人對你人生選擇的評論而感到沮喪?甚至是因為社群媒體上朋友的光鮮亮麗而產生了自我懷疑?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並不孤單。我們都習慣性地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反應和認可上,殊不知這正是我們內耗的根源。
「隨他去吧」理論的核心理念非常簡單卻充滿力量:當你停止試圖控制那些你無法控制的人事物時,你就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並將其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你自己。這就像一個開關,當你感到壓力、緊張或沮喪時,只需在心中默念「隨他去吧」(Let Them),就能立即保護自己,不讓這些小事演變成巨大的壓力源。
梅爾·羅賓斯在書中分享了一個親身經歷:有一次,她在一家花店排隊結帳,收銀員動作非常慢,讓她開始感到煩躁,甚至想轉身向身後的人抱怨。但她停頓了一下,對自己說:「隨他去吧」這一刻,她感覺到緊繃的情緒立刻得到了緩解。收銀員的速度並沒有變快,但她卻保護了自己,不讓這件小事影響她一整天的心情。這個小小的轉變,卻讓她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讓我就這樣做」:重拾人生主導權的關鍵
僅僅說「隨他去吧」是不夠的。如果我們只停留在這一步,最終可能會導致孤立和疏離。這也是「隨他去吧」理論的第二個,也是更為關鍵的部分:「讓我就這樣做」(Let Me)。
「讓我就這樣做」是力量的體現。它促使我們為自己的下一步行動、想法和言語負責。當我們說「讓我就這樣做」時,我們是在意識到自己擁有選擇的權利,並且生命在我們不孤立自己、不與人疏離時,會變得更加有趣和充實。這是一種自我意識、同情心、賦權和個人責任的展現。
書中提到了她因為看到朋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旅行照片而感到被排擠。她的第一反應是感到不安、不確定和困惑。舊的她會沉浸在這些情緒中好幾天,甚至把朋友想像成反派來讓自己好受一點。但這次她選擇說「隨他去吧」。這讓她從情緒的漩渦中抽離出來,也讓她意識到,朋友的旅行與她無關,也不是針對她個人的。
接下來,她開始思考「讓我就這樣做」。她意識到自己過去幾年因為忙於工作,很少主動聯繫這些朋友,也沒有邀請他們參加活動。她坦誠地問自己:「我是否盡力了?」。於是,她決定主動採取行動,開始舉辦派對,並重新與這些朋友建立聯繫。她從被動等待別人的邀請,轉為主動創造自己的社交生活。
這個案例完美地詮釋了「隨他去吧」理論的精髓。當我們允許他人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生活時,我們的生活反而會變得更好。當我們停止控制,就擁有了更多的自由。
三大支柱:掌控成年人的友誼
除了情緒和人際關係,羅賓斯在書中也深入探討了成年人友誼的挑戰。她指出,成年後的友誼與童年時期有著天壤之別。在童年,友誼是被學校、社團等外部環境所「安排」的。但成年後,朋友們各自散落到不同的城市,過著不同的生活,友誼的維繫變得更加困難。羅賓斯提出了維繫成年人友誼的三大支柱:接近性(proximity)、時機(timing)和能量(energy)。當友誼漸行漸遠時,通常是因為這些支柱中的一個或多個缺失了。她鼓勵我們接受友誼的流動性,不要過度執著於過去的模式,並主動出擊,去創造我們渴望的友誼。這意味著主動向新認識的人打招呼,表達善意和好奇,並積極參與活動以擴大社交圈。
擺脫比較:讓嫉妒成為你的老師
在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我們很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比較,將他人的成功視為自己的失敗。羅賓斯指出,這種「向上比較」會嚴重損害我們的自尊。然而,她也提出了一種新的視角:將比較視為一位「老師」。
她區分了兩種比較:一種是「折磨」,即沉迷於無法改變的事物,例如他人的外貌、天賦或出身;另一種則是「教導」,即觀察他人可被學習和複製的成功。當我們看到別人的成就時,不要讓嫉妒吞噬我們,而是要將其轉化為靈感和動力。他人的成功證明了可能性,也激勵我們去採取行動,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尋找真愛:停止追逐,開始選擇
在愛情方面,羅賓斯鼓勵我們停止追逐不屬於我們的愛情,而是選擇我們值得擁有的愛 。她強調,在感情中,對方的行為是他們內心感受最真實的寫照。如果一個人表現出不確定或不承諾的態度,那麼這就是他們的真實意圖,而我們不應為其找藉口或抱持幻想。
她分享了一個非常實用的溝通策略,靈感來自於關係專家馬修·胡西(Matthew Hussey)。當你準備好將關係帶到下一個層次時,與其指責對方或表達自己的需求,不如專注於你自己的時間價值和期望。例如,你可以說:「我非常享受和你在一起的時光。但我知道我自己,我真正在尋求的是一份承諾。我想和你談談,因為我想知道我們對這段關係的未來是否有相同的願景。我珍惜我的時間和精力,如果這段關係不會發展到下一個階段,我不想再投入時間和精力了。如果你的想法不同,那也沒關係,只是我需要選擇將我的時間投入到那些與我有相同目標的人身上。」這種方式既尊重對方,又清楚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將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寫在最後:這是你的人生,由你主宰
《Let Them Theory》的核心觀念是我們的人生由我們自己負責。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行為、意見和情緒,但我們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反應、選擇和行動。這本書就像是鬧鐘,喚醒我們從對外部世界的過度關注中解脫出來,將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我成長和創造上。
如果你渴望擺脫無謂的煩惱,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活出一個令自己驕傲的人生,那麼《Let Them Theory》絕對是你不可錯過的書。它將賦予你力量,讓你成為自己生命中最偉大的創造者。現在,是時候開啟你的「讓我就這樣做」時代了!
延伸閱讀
{ Content Power 內容原力 }
AI 時代的內容創作者
運用AI與知識庫・聰明創作好內容
我們運用生成式 AI把「學習知識」重新轉譯成為淺顯易懂、可碎片化學習的閱讀體驗
全球的 AI 新聞
每天有上百條,值得關注的有哪些?